刘震云:教育之殇,抹去差异,塑造单一 |
|
**** | 联系人: |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每个家庭都将培养孩子作为重中之重。那么,当前教育面临哪些问题呢?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作家刘震云指出:当前教育需要被教育。他说,现行教育体系将每个孩子塑造得过于相似,无法区分优劣。它用标准答案衡量数亿学生,这存在很大缺陷。
刘教授认为,理想的教育应将一个孩子培养成多个不同的个体。即使答案有误,但能开拓新的思路,难道不是体现创造性吗?例如,文科问题回答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虽不成熟,却也有其价值。
推动社会进步的正是差异。泰戈尔曾说:“文明的标志是不同。”
仔细品味这句话,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也是我国教育最缺乏的。
问题一:过度依赖标准答案
数学、理化等学科有标准答案尚可理解,但语文、政治等科目却也硬套标准答案,尤其是语文阅读理解。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作品的解读都不相同,但语文教学却偏偏用统一标准教育学生。
语文试卷中选用的作品,原作者甚至回答不出阅读理解题。可我们却要求十来岁的孩子揣摩作者意图,且必须与标准答案一致才能得高分。这真的在考察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在测试揣摩出题意图的能力?
不敢让学生自由思考,不敢倾听不同声音,不鼓励大胆质疑。这样的教育无法培养有思考能力的学生,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
问题二:学校沦为“流水线工厂”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实质上依旧是应试教育。纵观全国学校,无论办学特色还是教育特色都高度一致。它们用一个统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数和升学率。
升学率高的学校被称为名校,分数高的学生被誉为优秀学生。学校仿佛成了流水线工厂,批量生产高分学生,除了成绩,这些学生毫无特色。
我们的学校没有足球明星、画家、歌手、设计师、建筑师,只有学霸和学渣。我们没有因材施教,也没有培养个性人才。
当前的教育体系亟待改变,否则未来的孩子无法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QQ: |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