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房屋出售 > 房屋出租
43岁跨界圆梦院士:曾遭博后申请屡拒
0
  **** 联系人:

业界流传着一句戏言:顶尖科学家“一流成果做专利、二流成果发《自然》、三流成果发顶级期刊”。其中,这位被誉为“一流成果做专利”的科学家,便是麻省理工学院最负盛名的“学院教授”之一——罗伯特·兰格。

年仅43岁,兰格就成为美国国家医学院、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三院院士。他的总引用次数超过40万,H-Index高达316。他是公认的“全球组织工程领域的第一人”,领导着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2015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兰格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以表彰他在“化学和医学的交界处”的开创性创新以及对人类和科学领导力的贡献。

跨专业申请博士后屡遭拒绝

1974年,兰格从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当时,美国正遭遇石油危机,迫切需要提高石油开采和提炼效率。作为化学工程师,兰格的前途本是一片光明。

兰格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拒绝了20多家石油公司的聘用,转而跨专业进入医疗领域。

作为工科生,兰格在申请医学博士后时遭遇了许多挫折。他向40多家医学院发出了求职信,却石沉大海。不死心的他把目标转向医院,依然一无所获。

转机出现在一个朋友的引荐下,兰格进入福尔克曼的实验室。在这里,他将化学工程的知识与医学研究完美融合。

兰格提出使用高分子化合物进行药物递送和释放,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为了实现这一设想,化合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找到肿瘤,并缓慢释放药物。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药物释放控制的微处理器,它将化学、药学和计算机工程融为一体。兰格提出的假说在当时看来非常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他的研究成果遭到学术界的质疑,即使他已经重复了上百次实验。他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交的所有申请都被拒绝,他的教职申请也受到影响。

尽管博士后研究结束后,兰格只能无奈接受麻省理工学院一个临时的科学项目职位,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医学研究。

碰壁一次又一次的兰格,最终选择与朋友共同创业,成立了一家药物递送科技公司。直到1988年,学术界才承认了兰格的研究成果,他也从麻省理工学院的临时工转为终身教授。

这位杰出的研究者曾获 220 多项重大奖项、发表了 1500 多篇论文、拥有超过 1400 项专利,参与创办了 40 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他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是生物技术创新领域的神话人物。

据外媒报道,Langer 及其研究团队的成果已惠及超过 20 亿人。他的影响还不仅止于此。正如一位同事在谈到 Robert Langer 的学生时所说:“离开时,他们都会相信万物皆有可能”,这培养了科研圈可遇不可求的信念感。

中国“居里夫人”:罕见的三院女院士

28 岁获得博士学位,30 岁被聘为副教授并担任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所长,34 岁成为教授和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女博导之一,45 岁担任 211 重点大学副校长。

2021 年,她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俄罗斯工程院、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68 年 3 月出生在浙江东阳的吴明红,科学启蒙源于课本上的大科学家们。她在采访中回忆道:“从小就听一堆科学家的故事,牛顿、爱因斯坦,还有她最崇拜的居里夫人。本科三年级时,吴明红便参加了一般要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参与的射线应用研究所工作。

此后,她被保送留校读研,又到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吴明红院士 1994 年,26 岁的吴明红成为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访问学者,来到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吴明红主动承担了课题中最艰苦也是最重要的敏感性水凝胶的合成实验及结果分析,这种合成实验一做就是好几十个小时。凭着一股干劲,不到三个月吴明红就摸索出了水凝胶敏感性的各项实验参数和条件,项目提前完成并成功申请了日本专利。

当时科研背景、科研条件、科研经费,所有这一切都是日方提供,所以日方讲得很清楚,她个人可以署名,但国内单位“上海科大”不得署名。于是,吴明红拒绝了日方邀请,果断回国。

2004 年,她带领团队“跨界”搞科研,利用电子束高能辐照降解,将难以降解的、持久性的污染物的稳定化学结构打断,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2012 年,她以“核技术环保应用”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并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 年,她又带领团队在石墨烯这个“诺奖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通过离子控制石墨烯氧化膜层间距实现离子筛分》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曾被逮捕的科学家当选三院院士

2023 年 5 月 2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最新当选院士名单,陈刚获选,成为了美国三院院士,得到了这个国家的最高认可。

陈刚,1964年生于湖北南漳,现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席教授兼系主任(首位华人系主任)。

他的研究涉及热传递、纳米技术和能源领域。

陈刚教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机械系博士学位,师从时任校长田长霖教授。

43岁跨界圆梦院士:曾遭博后申请屡拒

他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打破了“黑体辐射定律”,被科学界认为“证实了数百年来世界科学家预言但无法证实的理论”。

这位麻省理工学院的纳米技术专家曾卷入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遭到逮捕和调查。

根据美国国安局调查员在2021年1月13日提交的刑事起诉书,陈刚面临三项刑事诉讼罪名:电汇欺诈(未向美国能源部披露与中国机构合同、任命和奖项);未能提交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以及向美国政府机构提供虚假陈述。

陈刚的被捕引发学术界强烈反弹,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员工在内的1000多名研究人员在公开信或请愿书中签名,驳斥指控中出现的事实错误和误导性言论。信中表示“为陈刚辩护,就是为我们珍视的科学事业辩护”。

陈刚自述:“2021年1月14日早上6时30分左右,众多联邦特工冲进我家,将我妻子和女儿惊醒,给我戴上手铐,并把我投入监狱”。

2022年1月20日,由于“无法证明针对我的指控”,该指控被撤销。

“我和家人经历了一场人间地狱,长达371天。”

一年后的2022年1月,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陈刚的所有指控。陈刚教授的中断科研工作已超过一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次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是对陈刚教授的慰藉。

陈刚在母校70周年校庆大会上致辞提到:“我当时最喜欢的是数学,但后来知道自己考不上数学系的研究生,直到大四才下定决心做传热研究。从研究生到教授,越学越研究,发现传热很有意思,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奥秘。我现在的研究横跨了能源、材料、纳米、物理和环境,我喜欢的数学也是我经常用到的基本工具。我想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因为有很多年轻人也在寻找自己的梦想。人生是一个过程,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在探索中找到自己梦想,并提升梦想”。

“三院院士”,站在学术金字塔顶端的学者,他们用自己顽强不屈的经历书写着蓬勃的人生,值得我们效仿。

QQ: 微信:
网友回复
加载中~